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野马财经
500亿“宁波富豪”再造富?
市值800亿元的国内汽车零部件头部企业拓普集团,已经膨胀到敢抢“甲方爸爸”的“地盘”了?
近日,拓普集团(601689.SH)计划以3.3亿元收购奇瑞汽车供应商——芜湖长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简称“芜湖长鹏”)100%股权,收购资金来源为自有或自筹资金,收购完成后,芜湖长鹏将纳入拓普集团的合并报表范围。
股权关系显示,芜湖长鹏由芜湖奇瑞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芜湖奇瑞”)持股33.33%,芜湖奇瑞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芜湖奇瑞共投资58家公司,目前在营的为41家,大部分位于安徽省,主要业务范围均是汽车零部件业务。
对营收已达百亿级的拓普集团来说,3亿多收购一家同行公司不算大事,但拓普集团在这件交易中的表态引发业内关注:“作为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头部企业和平台型供应商,整合行业资源,扩大市场份额,是公司未来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公司将抓住行业变革中的兼并重组机会,持续将公司做大做强”。
值得注意的是,在汽车整车企业大打“价格战”的背景下,汽车产业链上的供应商面临着被压价的行业“惯例”,降本成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重要任务。去年11月,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10%的消息引发行业内外普遍关注;2024年初的供应商大会上,多个中国汽车品牌提出要将零部件采购价格降低20%。
面对“甲方爸爸”的压价,汽车供应商只能不断降低成本,而大规模量产则是降本的主要手段之一。博世中国区总裁徐大全曾表示,通过大规模量产最终取得微薄利润,是汽车零部件行业不变的法则。这就要求汽车供应商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收并购自然是快速增加市场份额的“法宝”之一。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金麒麟分析师)表示,目前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集中度并不高,收并购是目前行业趋势,拓普收购奇瑞汽车供应商,是一次典型的零部件供应商与整车制造商之间的并购案例。国外的一些零部件巨头,像博世BOSCH、大陆集团等规模都很大,也主要是通过收购实现快速扩张。
奇瑞“抛盘”,
百亿拓普“接盘”有啥好处?
民生证券研报显示,芜湖长鹏主要产品包括顶棚、地毯、衣帽架/遮物帘、隔音隔热、隔音/减震垫、轮罩、行李箱系统、底盘/发动机底护板。
从产品结构来看,芜湖长鹏的产品与拓普集团存在部分重合。
“野马财经”查询了解到,拓普集团目前主要有8大系列产品线,即汽车NVH减震系统、内外饰系统、车身轻量化、智能座舱部件、热管理系统、底盘系统、空气悬架系统、智能驾驶系统,单车配套金额约3万元。
其中,拓普集团的内外饰系统产品包括汽车门板、顶棚、主地毯、衣帽架、隔音隔热件、行李箱隔音件等隔声降噪产品,以及密封条、装饰条等外饰类产品,其中部分产品与芜湖长鹏的产品类型重合。
图源:罐头图库
2023年财报中,拓普集团主要有六大产品贡献营收,其中内饰功能件2023年营收约65.77亿元,占比第一,全年卖出786.66万套。而民生证券研报显示,芜湖长鹏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体量超过4亿元。收购芜湖长鹏后,拓普集团内外饰系统产品收入还将进一步增长。
但从整体业绩规模来看,拓普集团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已达193.52亿元,预计全年营收突破200亿元,这也将是拓普集团首次营收冲破200亿元。据此来看,芜湖长鹏营收仅为拓普集团的2%。
对拓普集团而言,收购芜湖长鹏最明显的收益应该是拓宽客户范围,加深合作关系。
国盛证券研报显示,芜湖长鹏客户主要是奇瑞、零跑、比亚迪、吉利、大众、江淮等。而拓普集团的客户主要为华为-赛力斯、理想、蔚来、奇瑞、长城、小米、比亚迪、吉利等车企。
对比之下,完成收购后,零跑、大众、江淮等或将成为拓普集团的新客户。此外,拓普集团与芜湖长鹏都是奇瑞汽车的供应商。这次收购后,拓普集团在奇瑞汽车供应体系中的比重又增加了一块“砝码”。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奇瑞汽车已经明确2025年要IPO。据“经济观察网”等媒体报道,奇瑞汽车计划2025年第三季度在港股上市,估值或将达到1000亿元。2024年9月,奇瑞掌门人尹同跃在“瑶光2025奇瑞科技DAY”发布会上曾明确提出:“希望在2025年之前完成IPO计划。
图源:罐头图库
在推进IPO背景下,奇瑞汽车全资子公司芜湖奇瑞清仓持有的芜湖长鹏33.33%股份,就更值得关注。实际上,在出售芜湖长鹏股份之前,芜湖奇瑞还以1元的价格转让云木科技股权给索菱股份(维权)(SZ002766)。
云木科技的主营业务范围包括汽车电子部件、车载软件及云端软件平台领域内技术的生产、研发和销售。2023年云木科技营收26.69万元,净利润为亏损1198.93万元;2024年一季度营收为零,净利润为亏损324.79万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云木科技总资产503.33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410.4万元。
目前,芜湖长鹏利润情况暂未公开。
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超60%,
同行内卷加剧
2024年初的汽车供应商大会上,博世中国区总裁徐大全曾表示,博世的利润率不超过5%。全球收入排名前十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利润率最高的也不到8%。
相比之下,拓普集团2024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21.17%,净利率11.59%,在行业中已经算是较高水平。
图源:罐头图库
但翻阅拓普财报不难发现,拓普集团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高达60%以上,客户集中度水平还是比较高,这对公司的议价能力影响较大。
此外,拓普集团发起收购还有来自行业“内卷”的压力。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越来越高,且汽车品牌方价格战仍未有停止的信号,整车企业对汽车供应商的压价也在持续,这让汽车供应商不得不通过并购扩大规模,进而降低公司成本,这就让汽车供应商的“内卷”越发激烈。
去年以来,已经至少有6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收并购,包括湖北长江产投收购奥特佳(002239.SZ)、西上海(605151.SH)收购武汉元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索菱股份(002766.SZ)收购云木科技、重庆美利信收购德国与波兰零部件供应商、宁波华翔收购关联方资产、宁波华翔收购埃驰中国、瑞士欧拓控股集团收购江苏环宇等,合计收并购金额将超50亿元。
图源:罐头图库
此外,从全球市场来看,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在不断整合,2024年10月,全球知名轮胎制造商韩泰集团开启对全球第二大汽车空调制造商翰昂系统的收购,收购金额约人民币63.53亿元,韩泰集团、翰昂系统在中国多地均设有分公司;2024年11月29日,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ABCTechnologies宣布,将以约10亿英镑(约合13亿美元)收购英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TIFluidSystems。
“目前,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增加,传统燃油车零部件需求逐渐下降,新能源车和智能化零配件需求不断增长。从近年来的收并购来看,大部分集中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智能驾驶系统提供商、车联网技术企业等。”张翔分析指出。
500亿“身家”缩水200亿,
“宁波富豪”邬建树靠啥造富?
拓普集团成立于1983年,总部位于中国宁波,实控人、董事长为邬建树,第一大股东为迈科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简称“迈科国际”),持有拓普集团62.94%股份,邬建树持有迈科国际100%股权。
此外,2023年,邬建树的儿子邬好年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获得拓普集团136.73万股,同年获任拓普集团副董事长。2023年7月,邬好年刚刚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毕业,现在才26岁。
邬建树最初从汽车橡胶生意起家,逐步拓展到汽车减震器、内外饰件等、隔音等汽车零部件领域。
经过多年积累,在原宁波拓普制动系统有限公司的基础上,迈科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宁波金仑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宁波金润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发起设立了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在2015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2015年至2019年,拓普集团营收从30亿元增长至50亿元以上,其中2018年营收接近60亿元。
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普及,靠传统燃油车买单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开始出现发展瓶颈。拓普集团也不例外,2019年,拓普集团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下滑,邬建树开始寻求新能源汽车市场。
2020年,新能源汽车客户蔚来、小鹏、理想首次出现在拓普集团的财报中,也是从2020年开始,拓普集团业绩开始大增,到2023年,其营收规模已达197亿元,净利润21.51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拓普集团营收已超193亿元,预计全年超200亿元。
但在公司业绩连年上涨的同时,邬建树作为拓普集团的实控人,身价却反而“缩水”。
据“胡润富豪榜”,2023年10月,邬建树以560亿元财富位列《2023年·胡润百富榜》第74位;但一年后的2024年10月,《2024年·胡润百富榜》上,邬建树的财富估值却缩减为360亿元,大降200亿元,位列第125位。
图源:胡润百富榜
邬建树的公司业务主要为汽车零部件业务,他的财富变化是否预示着汽车零部件业务的“造富”能力下降了呢?
这个答案并不好找,但在借助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实现公司业绩连续增长后,邬建树已经把眼光放到了机器人产业上。
2022年财报中,拓普集团首次明确“积极布局机器人产业”,也是在2022年,拓普集团股价一度达到历史最高点的63.44元/股,那一年邬建树的财富估值达到565亿元,位列《2022年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第76位。
图源:罐头图库
2024年1月,拓普集团宣布计划投资5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30亿元)用于机器人电驱系统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拓普集团曾在财报中表示,公司研发的运动执行器是机器人核心部件之一,公司研发的机器人直线执行器和旋转执行器,已获得客户认可及好评,将尽快进入量产阶段。
从燃油车零部件到新能源汽车供应商,再到机器人产业,已经到了六十耳顺之年的“宁波富豪”邬建树能否借助“风口”实现人生第三次造富呢,又或者把这一新兴产业交由26岁的儿子邬好年去完成?
机器人产业是汽车零部件厂商的下一个风口吗?
标签: